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春秋類
易類
書類
目錄類
地理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删去随事改正

礼书想已有次第 吴伯丰
已寄得祭礼来渠以职事无
暇及此只是李宝之编集又不能尽依此中写去条例
其甚者如祭法祭义等篇已送还令其重 …… (第 13b 页)
一面附疏王朝礼初欲自整顿今无心力看得已送子
约托其校定仍令一面附疏彼中更有祭礼工夫想亦
不多若 伯丰
宝之能便下手亦只须数月可也但仪礼
只有士大夫祭法不可更以王侯之礼杂于其中须如
前来所定门目别作庙制九 …… (第 14b 页)
就令编此一篇或直卿自为编定此一篇并以见寄当
择其精者用之此本已定即 伯丰
宝之辈皆可分委也
病躯脚气未动但目益昏恐数月遂不复见物以此急
欲了此书及未盲间读得一过粗偿平生心愿也 (第 15b 页)
 (甘节录字吉甫永嘉人癸丑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四岁池录二十五卷中)
易中只言利贞未尝谓不利贞亦未尝言利不贞
  (吴必大
录字伯丰兴国人戊申己酉所闻先生五十九岁六十岁饶录八卷中)
吉凶悔吝圣人说得极密若是一向疏去却不成道理 (第 23a 页)
 爻纳甲乃汉焦赣京房之学

 (郑可学录)
太玄之说只是老庄康节深取之者以其书亦挨旁阴
 阳消长来说道理
  (吴必大
录)
太玄中高处只是黄老故其言曰老子之言道德吾有
 取焉
 (李方子录)
太玄亦自庄老来惟寂惟寞可见 …… (第 3a 页)
 得系辞本意只是说那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底
 意思几虽是未形然毕竟是有个物了
 (㬊渊录)
易举正乱道
  (吴必大
录) (第 14a 页)
 庄说下面人只务巽上面人又懒惰不肯向前上面
 一向刚下面一向柔倒拓了这便是蛊底道理
 (㬊渊录蛊彖辞彖传)
 (录中赵德庄说云云 吴必大
录云上头底只管刚下头底只管柔又只巽顺事事不向前安得不蛊旧闻) …… (第 10a 页)
 一人赴召请教于龟山龟山云不要折坏人屋子皆
 是此意思及胡文定论时政说得便自精神索性尧
 夫诗云安得淳厚又秀慧与之共话天下事
  (吴必大
录蛊彖传)
汪圣锡曾言某人别龟山往赴召龟山送之曰且缓下
 手莫去折倒人屋子因言龟山解蛊卦以巽而止为 (第 13a 页)
 (㬊渊录无妄)
史记无妄作无望问若以为无望即是愿望之望非诚
 妄之妄曰有所愿望即是妄但望字说得浅妄字说
 得深
  (吴必大
录无妄彖辞本义) …… (第 21b 页)
 (黄㽦录无妄六二爻辞程传六三爻辞)

 (录末 吴必大
录有云如春秋时南蒯占得坤六五爻以为大吉示子服惠伯惠伯曰忠信之事则可不然)
 (必败一段说得极好盖南蒯 (第 26b 页)
 遗书中说作生生之谓易意思好

 (黄㽦录第七章)
  (吴必大
录云成性如言成就存存是生生不已之意)
横渠言成性与古人不同他所说性虽是那个性然曰
 成性则犹言践形也 (第 14b 页)
 是司徒卫侯是康叔为司寇所以康诰中多说刑三
 公只是以道义傅保王者无职事官属却下行六卿
 事汉时太傅亦无官属
  (吴必大
录字伯丰兴国人戊申己酉所闻先生五十九岁六十岁饶录八卷中)
问四岳是十二牧之长否曰周官言内有百揆四岳则 …… (第 6a 页)
 终贼刑怙终者则贼刑

  (吴必大
录)
因言舜禹揖逊事云本是个不好底事被他一转转作
 一大好事
 (陈文蔚录字才卿上饶人戊申以后所闻先 …… (第 8a 页)
 之类盖是宣导德意者敷演其语或录者失其语而
 退记其意如此也忱谌并训信如云天不可信
 (不知何氏录)
汤武征伐皆先自说一段义理
  (吴必大
录)
书有两体有极分晓者有极难晓者某恐如盘庚周诰
 多方多士之类是当时召之来而面命之面教告之 (第 9b 页)
 是晋宋间文章况孔书至东晋方出前此诸儒皆不

  (吴必大
录)
诸家注解其说虽有乱道若内只有一说是时亦须还
 它底是尚书句读王介甫苏子瞻整顿得数处甚是
 见得 …… (第 9a 页)
 说周所以合代商之意是他当时说话其间多有不
 可解者亦且观其大意所在而已又曰有功夫时更
 宜观史
  (吴必大
录)
伯模云老苏著洪范论不取五行传而东坡以为汉儒
 五行传不可废此亦自是既废则后世有忽天之心
 先生 (第 14a 页)
 别有道理李怀光反其子璀告德宗曰臣父能危陛
 下陛下不能制臣父借此可见当时事势然在周公
 之事则不过使成王终于省悟耳
  (吴必大
录金縢)
大诰一篇不可晓据周公在当时外则有武庚管蔡之 (第 3b 页)
 两般曰以某看来须是别换过天地方别换一样人
 情释氏之说固不足据然其书说尽百千万劫其事
 情亦只如此而已况天地无终穷人情安得有异
  (吴必大
录字伯丰兴国人戊申己酉所闻先生五十九岁六十岁饶录八卷中) …… (第 1b 页)
 其辞意方见好笑处

  (吴必大
录)
学者当兴于诗须先去了小序只将本文熟读玩味仍
 不可先看诸家注解看得久之自然认得此诗是说
 个甚 …… (第 7a 页)
 有一格长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盖曰丰水且有芑

 武王岂不有事乎此亦兴之一体不必更注解如龟
 山说关雎处意亦好然终是说死了如此便诗眼不
 活
  (吴必大
录)
问时举看文字如何曰诗传今日方看得纲领要之紧
 要是要识得六义头面分明则诗亦无难看者曰读
 诗全 …… (第 9a 页)
 别有道理李怀光反其子璀告德宗曰臣父能危陛
 下陛下不能制臣父借此可见当时事势然在周公
 之事则不过使成王终于省悟耳
  (吴必大
录金縢)
大诰一篇不可晓据周公在当时外则有武庚管蔡之 …… (第 49b 页)
 两般曰以某看来须是别换过天地方别换一样人
 情释氏之说固不足据然其书说尽百千万劫其事
 情亦只如此而已况天地无终穷人情安得有异
  (吴必大
录字伯丰兴国人戊申己酉所闻先生五十九岁六十岁饶录八卷中) …… (第 54b 页)
 其辞意方见好笑处

  (吴必大
录)
学者当兴于诗须先去了小序只将本文熟读玩味仍
 不可先看诸家注解看得久之自然认得此诗是说
 个甚 …… (第 60a 页)
 有一格长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盖曰丰水且有芑

 武王岂不有事乎此亦兴之一体不必更注解如龟
 山说关雎处意亦好然终是说死了如此便诗眼不
 活
  (吴必大
录)
问时举看文字如何曰诗传今日方看得纲领要之紧
 要是要识得六义头面分明则诗亦无难看者曰读
 诗全 (第 62a 页)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求龟/反)君子所依小人所腓(符非/反)
四牡翼翼象弭(弥氏/反)鱼服(叶蒲/北反)岂不日戒(叶讫/力反)猃狁孔

 赋也骙骙强也依犹乘也非犹芘也程子曰腓随动
 也如足之腓足动则随而动也 (吴伯丰
曰传曰腓犹/芘也又引程子曰腓) (第 35a 页)
 (少牢曰尸告饱祀独侑曰皇尸未实/侑尸又食主人不言拜侑尸又三饭)介大也景亦大
 也 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其宗庙
 之祭 (吴伯丰
问自后稷以农事肇祀其诗未尝不眷/眷于此孟子亦曰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粢)
 (盛不洁不敢以祭古之人未有 …… (第 11b 页)
   前篇有击鼓以御田祖之文故或疑此楚茨信

   南山甫田大田四篇即为豳雅其详见于豳风之
   末亦未知其是否也 (吴伯丰
问楚茨以下四篇先/生谓即豳雅反覆读之其辞)
   (气与七月载芟良耜等/篇大抵相类断无可疑)然前篇上 (第 33b 页)
 (纲纪四方四方都在他线索内牵著都动文蔚曰勉/勉却是纯亦不已否曰然如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是)
 (那工夫到后文章真个是盛美资质真个是坚实所 吴伯丰
问传曰追琢其章所以美其文金玉其相)
 (以美其质然不知所美之人为谁先生曰追琢金玉/以兴我王之勉勉尔夫 (第 36b 页)
 (待敌者/如此)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求龟/反)君子所依小人所腓(符非/反)
四牡翼翼象弭(弥氏/反)鱼服(叶蒲/北反)岂不日戒(叶讫/力反)猃狁孔

 赋也骙骙强也依犹乘也腓犹芘也程子曰腓随动
 也如足之腓足动则随而动也(辑录黄氏曰 吴伯丰/
尝问先生曰腓为先)
 (足而动不当引之以解此诗之义不若犹芘之得也/生民诗牛羊腓字之传亦以腓为芘先生答 (第 32a 页)
曰两说)
 (诚不合当删去按朱传固不当兼收二说 伯丰
尤不/当云随动之说而存犹芘之说也毛氏初释腓字为) …… (第 32a 页)
 (避字郑氏知避之说难通遂云腓当作芘盖改腓为/芘非训腓为芘也又岂可因其改字遂讹以为字训)
 (耶若以腓为随动虽祖程说而程非自为之言也字/书腓者胫腨易之咸艮皆取象于腓以著其随物而)
 (动 伯丰
何乃以先动为疑世岂有足不动而足肚自/先动者乎若生民诗牛羊腓字之正以牛羊足不践)
 (弃路之婴儿以足肚 (第 32b 页)
 欧阳文忠公诗本义曰诗人尔其君者盖称天以为

 言耳
 除  吴伯丰
问何福不除朱子曰如除戎器之除易
 萃卦大象君子以除戎器程子传除谓简治也朱子
 本义除者修而聚之新安胡 (第 10a 页)
  大学二

  传六章

  毋自欺乃解诚意之义但知未至禁之虽力而或未能
止唯知至然后禁之不难而无不能止也(答 吴伯丰)
○致知
者诚意之本也慎独者诚意之助也(铢)○知之不至则
不能慎独亦不肯慎独唯知至者见得实是实非灼然 (第 1a 页)
不可知之域哉(答 吴伯丰)
○一草一木固皆有理然其格之
也亦须有缓急先后之序岂遽以为存心于一草木器
用之间而忽然悬悟也哉(答陈齐 (第 7b 页)
气来(宇)○人之气传于子孙
犹木之气传于实也此实之传不泯则其生木虽枯毁
无馀而气之在此者犹自若也(荅 吴伯丰)
○问祖考精神便
是自家精神故祭之可以来格至于妻及外亲则不知
如何曰但所当祭者其精神魂魄无不感通盖本皆 (第 8b 页)
此亦不可详知但因洛阳议论中道彻而耕之说(张子
说也)
推之耳或但耕则通力而耕收则各得亩亦未可
知也(荅 吴伯丰)
○问士于农隙而学孰与教之曰卿大夫
有德行而致其仕者俾教之(德明)○孟子只把雨我公
田證周亦有公田读书 (第 10a 页)
 夫妇同牢而食(语类蔚录/陈文)
家庙之制伊川只以元妃配享盖古者只是以媵妾继
 室故不容与嫡并配后世继室乃是以礼聘娶自得
 为正故唐会要中载颜鲁公家祭有并配之仪(语类 吴必)

 (大
录/)
古人无再娶之礼娶时便有一副当人了嫡庶之分定
 矣故继室于正室不可并配今人虽再娶然皆以礼
 聘 (第 41b 页)